人物专访丨白云龙:聚焦无人驾驶技术,重构千亿环卫市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潮新消费 Author 青翎
千亿级的环卫市场,正从现有的环卫工人+机械化的模式,进阶成产业工人+智能化的模式。
无人驾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进入公众领域已有十余年,但受制于技术、产业以及法律等多方面因素,其在应用最广泛的乘用车场景至今未能得到规模化落地。
不过在C端市场爆发前,G端与B端已经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试验田”,港口、矿山以及环卫等多个细分场景提前尝到了技术红利。
比如在环卫赛道,一直存在劳动力短缺、道路作业风险高、人工作业监管难等行业痛点。基于此,无人环卫开始成为一种新解法。
随着商业化落地方案的成熟,无人环卫领域涌现出一批新锐企业,比如成立于2021年的SISPARK(苏州国际科技园)企业——云创智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创智行”),是一家专注于环卫行业的无人驾驶公司,致力于打造无人环卫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云创智行创始人白云龙提到,相比于港口和矿山,环卫领域的市场天花板足够高,国内有3000-4000亿的市场规模,全球则达到5-8万亿,这保证了新技术的投入能获得足够高的回报。
01
从“机械化”到“智能化”
Q
请您介绍一下云创智行的业务情况。
白云龙:云创智行成立于2021年3月,总部在苏州,北京和合肥分别有一家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公司主营业务是做户外清扫智能化设备的开发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
所谓整体解决方案是指以车、路、云三端为一个整体。车端,即开发全系列的无人驾驶环卫车;云端,是指建立手机及电脑端的远程运营监控平台;路端,则是整合路程的解决方案。
从清洁场景来看,最早是家用清洁,后来发展到商用清洁,比如大商超里的清扫。云创智行切入的是户外清扫场景,相比于前两者,户外清扫市场仍在早期。
Q
无人驾驶技术给传统环卫领域带来了哪些变革?
白云龙:第一阶段大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当时还是纯人工作业阶段,这是1.0时代。
第二阶段是现在,出现了大型机械化设备,比如洒水车、垃圾运输车等,但仍需要大比例的人工参与,尤其是一些街头巷尾还需要人工清扫,这是机械化的2.0时代。
第三阶段就是云创智行目前尝试的业务,即智能化时代。我们希望将现有的环卫工人+机械化的模式,改造成产业工人+智能化的模式。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环卫工作,因此需要将原来那种“拿着扫把”清扫的模式,改造成更适应当代人需求的、智能化的环卫模式,让新一代更年轻的从业者可以拿平板电脑操控智能化设备。
从产业角度来看,这是产业升级;从城市角度来看,这是城市新基建。它可以实现边际效益递减,一次性投入完成后,可以持续产生商业价值。
Q
云创智行为什么选择切入环卫领域?
白云龙:首先,相比于港口和矿山,环卫领域的市场天花板足够高,国内有3000-4000亿的市场规模,全球则是5-8万亿,这保证了新技术的投入能获得足够高的回报。
其次是技术落地的可行性,环卫端具有几个特征:首先,环卫车车速较慢,而高车速对无人驾驶安全性的挑战会更大;其二,环卫车路线固定,技术应用更加可控;其三,环卫车往往是错峰作业,很难遇到人流、车流高峰。
对比乘用车来看,尽管乘用车市场规模更大,但乘用车的车速快、路线随意性更强,因此技术实现难度更高。
总体来看,需求端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供给端技术落地的可行性更高,基于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我们选择了环卫赛道。
Q
云创智行的清扫设备形态是怎样的?
白云龙:我们采用了无舱化的设计,无舱化设计需要达到L4的要求,无需驾驶员参与。因此和传统清扫车相比,我们会去掉驾驶员,辅以传感器、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等设备。
它从外观来看就是一个有科技感的无人环卫设备,前面是扫盘清扫,后面是垃圾箱以及充电装置,和传统清扫车相比,尺寸更小,节约空间,也更符合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Q
无人环卫的区域布局逻辑是怎样的,目前需求端的反馈有哪些?
白云龙:从市场端来看,无人环卫会从劳动力日益短缺、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的一二线城市逐渐往低线城市覆盖。
从一二线的实际情况来看,清洁工岗位已经严重短缺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无人环卫设备的引入,让低水平、重复性、工作环境恶劣的劳动可以不用纯靠人力完成,从而让大家摆脱低端工作。
无人环卫刚引入市场时,大家会顾虑高昂的投入成本,但随着技术的迭代以及规模的增长,未来成本会逐渐摊薄。
Q
无人环卫落地是否需要额外的基建配合?
白云龙:我们虽然提供的是车路云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但技术方案中会将单车智能作为独立的产品线进行开发。
换句话说,即便我们在路端和云端没有强力的支撑,或者说当地无法给到足够的基础投入,我们通过单车智能运行也完全能覆盖相应场景,只是说路端和云端接入后,整体的规模效应、使用效果以及安全系数会更高。
02
从特定场景到泛化场景
Q
今天无人驾驶技术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应用情况如何?
白云龙:无人驾驶技术进入公众认知范畴只有十来年,但从概念提出到实验室研发已经度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整体的发展经历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漫长变迁。
今天无人驾驶技术已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当然商业落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来看。
目前在封闭化、结构化、人机交互强度低一些的特定场景中,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会更成熟,比如矿山、港口、环卫、配送等场景;接下来会往干线物流、乘用车等方向延展,整体上遵循着从低速到高速,非载人化到载人化的发展规律。
按客户定位划分,无人驾驶的应用路径是从G到B再到C,最早通常是政府牵头,再到商业公司,最后链接C端客户。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时候不是技术完全成熟才能拿去应用,技术的导入和商业的落地是相互叠加、彼此助推、共同前进的。成熟的技术会落地于商业化应用,应用端采用技术的同时也会在实践中推动技术的迭代。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只有车端的智能化,未来还会出现路况端设备的智能化,再到车联网、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如果画个进度条,目前我们的发展进程已经过半。
从政策角度来看,政策的制定一定是基于技术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因此我们会先有试点,积累相关经验,再为最后通用准则的制定提供基础。
人们容易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而低估五到十年的变化。比如互联网行业在90年代前期兴起,2000年前后进入低谷期,但如今国内的诸多巨头都是在那个时间段成立的,我相信无人驾驶技术也会经历这样的成长。
Q
无人驾驶技术包含哪些技术要点?
白云龙:最底层是硬件,包括转向、刹车、制动等硬件,一些专用车还会包含专用功能的硬件,比如清扫车的清扫功能,这些都统称为硬件端。
针对无人驾驶,还会配备特殊设施,比如原来人操作车时需要用方向盘操控方向,用脚刹来刹车,无人驾驶技术将人的机械操作变成了线控(信号发生器与信号接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线缆或其他动作传导到物体进行连接)。
第二部分是各具优势的多种传感器。它们需要将车身各个感应部件收集到的信息,转化成算法能够读懂的数据,为算法的“思考”提供数据来源。
第三部分是算法层面。算法其实就是模拟人操作的过程,又会分为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步骤,就像人脑指挥身体各个系统作出行为一样:先感知外界信息,大脑作出决策和规划,最后由各方面硬件来执行规划。
再往上就不止是单台车的运行,而是整体系统的控制,比如多台车之间如何保持通讯、车路之间的协同,整体如何实现集成和调配。
Q
国内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格局如何?
白云龙:百度是国内最早做无人驾驶技术平台开发的公司,更像一家平台型公司,它对生态的搭建走在领域前列。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方面,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蔚小理”这样的新能源车企都在做相关布局。还有一些细分领域,比如配送领域,阿里、美团也都在积极入局。
总结来看,各领域都有知名企业参与,只是彼此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泛硬科技和互联网还是有所不同,无人驾驶很“吃场景”,不存在一套算法模型包揽天下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赢者通吃”。
其次,互联网能赢者通吃的关键在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无人驾驶需要搭载硬件,这涉及到软硬件适配的问题,还有场景因素干扰,没办法做到边际成本为零。
不过细分场景的聚集效应会很强,不会出现泛化的参与者,可能最后每个领域只剩2-3家。
Q
相比于行业里的其他厂商,云创智行有哪些优势?
白云龙:首先,目前无人环卫赛道已经进入商业落地的阶段,而非纯粹的技术探索阶段,云创智行综合考量技术成熟度、商业化可行性以及政策成熟度等方面,才决定进入无人环卫赛道。
其次,选择入局一个赛道,有三个判断因素必不可少:第一是技术,第二是产业化能力,第三是行业认知。
云创智行这三方面的优势都比较明显:我们的团队有不少“清华系”,技术实力雄厚;而且我自己创业之前在一家做环卫的上市公司做了6年左右的高管,原来的伙伴也跟随我选择了云创智行,所以我们团队对环卫行业的认知比较深刻,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
03
技术服务人,而非取代人
Q
如何看待资本对科技产业的影响?
白云龙:近两年美元基金“降温”,我认为影响有正有负:负面在于资本市场不像此前那般繁荣,但好处是可以滤掉一部分市场杂音。
站在当下,我们更应该回到企业本质,所有商业竞争本质上都需要为行业创造价值,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能在新环境下不断调整打法。
Q
如何看待技术淘汰人工?
白云龙:我们的初衷不是让人工智能替代人,而是用人工智能实现产业升级,未来的产业形态也不是完全无人化,而是人机协作,既有设备的参与,也有人的参与。
我们希望为行业的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就业方式,不用像之前那样从事纯体力的高强度劳动,通过部分机械化的参与,将人从繁重、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AI再智能也只是工具,它应该服务于人,而不是取代人。
Q
今天无人驾驶领域的政策环境如何?
白云龙:从政策层面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利好释出,比如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几乎都有无人驾驶的示范运营和管理条例,但上升到国家层的统一规范还需要时间。
但政策也规定了门槛,作为企业有必要通过提升技术实力达到国家规定。
坦率地讲,无人驾驶技术经过了一段冷静期,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看衰行业的观点,但冷静期也算行业出清,一些博概念的玩家消失了,留下来的人应该更有信心,更有定力。
Q
在各方面成熟之前,企业如何面对市场质疑?
白云龙:技术的迭代和商业化的落地要同步进行,要让大家看到新技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商业化落地,而不是画一个特别遥远的前景。
Q
从长远看,无人驾驶行业的市场前景如何?
白云龙:整体来看,无人驾驶估计有数十万亿甚至数百万亿的市场规模。尤其是乘用车,本身已经是几十万亿级的大市场。如果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对车辆进行改造,整个行业乃至出行方式、生活方式都将被重构。
从趋势来看,会有更多乘用场景的落地,从原有的理想化的场景向更复杂的场景延伸;从应用端来看,从原有的辅助驾驶到完全商业化的无人驾驶方案。
Q
云创智行未来有哪些目标和规划?
白云龙:公司的发展秉承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目前已经切入封闭场景,完成产品设计以及商业化落地;第二步会走上市政道路,覆盖未来城市中的环卫清扫;第三步往智慧城市的运营方向拓展,将无人环卫、无人配送、无人出租等场景打通,完善智慧城市运营方案。
编辑:黄玥
校对:田硕勋
审核:肖楠
来源:观潮新消费
SISPARK:用足球架起科创合作桥梁
苏州首家人工智能语音检测平台获权威双重认证
资本市场丨国顺激光获Pre-A 轮融资